“我媳妇儿都羡慕死我了!”在天津一所高校任职的杨先生正盘算着到当地营业厅办理携号转网,带着自己用了七年的135号码“跳槽”投奔联通,为的就是能用上心仪已久的iPone4。而他在北京工作的爱人则只能看着眼馋。
11月22日凌晨,天津、海南的手机用户成为国内第一批享受到免费携号换网的幸运儿,仅仅两天,两地已经有数以百计的用户开始了换网行动。在这个啥啥都涨的时节,百公里之外的天津人民能享受到这样的自由和实惠,着实让北京人眼热!
“试点地区同志吃肉,我们也喝上汤啦”
“早晨途经一
移动营业厅,上书:号码有情金不换,大网才有大优惠。移动的老大心态和老三的心境,尽显无遗”,网友乙渔昨天发了这样一条微博。尽管以携号转网为导火索打响的运营商新一轮客户争夺还未战到北京,但北京的消费者们已然闻到了火药味儿,甚至尝到了甜头
批注
携号转网政策起源于1997年的新加坡,到了今天,携号转网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政策,美国、欧盟、韩国、日本、澳大利亚、中国香港等约60个国家和地区陆续引入了这一政策。携号转网政策允许用户在保留原有号码的基础上随意更换运营商,从而推动了通信市场的整体发展。很多国家由此定论说“没有携号转网就没有真正竞争”。
程虹(
全球通用户,自1999年来京工作后使用手机至今,号码从未变过):
难怪今年以来我这个VIP用户不断收到移动发过来的电子充值卡的回馈呢,这一年来,以各种名义奖励我的各种电子充值卡加起来好像有180元呢,而且还送了我两次健康预约免费挂号服务体验卡。我记得
全球通是从前年开始预存话费1200元返600元的,第一年是只针对我们这些收到短信的客户,去年就普及了,今年更不用说了,满大街都是这样的广告,甚至有些集团客户返的力度之大都令人不敢相信,大概是移动为了留住我们这些老客户而推出的优惠吧。
这么比较看来,虽然我人不在天津、海南这样的试点城市,没能享受到携号转网的好处,但托这个竞争态势的福,别人吃上肉了,我也喝上汤啦,呵呵,我觉得挺好的。
唐波(
动感地带用户,前年刚从天津大学博士毕业来京工作):
我问了下我天津的同学,他们还没有去转网的,说是要观望一下再选择“踢网”。我这里就更要观望了。
前天我刚接到联通客服人员给我打的“挖墙角”电话,他们向我推荐联通的几个资费套餐,想劝我加入3G号段,其中有的资费确实比我现在用的便宜。我没同意,我之所以选移动,就是为了跟我媳妇在一个网里,我们加入了亲情号码,这样家人和两个好朋友之间通话免费,如果将来有别的更好选择,我们可以全家集体“跳槽”。
从我这个经历来看,三大运营商终于开始主动降价争夺客户啦,想来以后我也能经常享受移动送话费了,真的很期待免费携号转网能赶紧“全国通”。
“有了‘捆绑’拖油瓶,想离都迈不动腿”
“3G时代换网必须换手机啊!期待携号转网,期待禁止非法捆绑!我现在是电信捆绑了两年!上次被移动捆绑的服务,还没有用完呢。”昨天下午,“胡炜2010”在微博里这样感慨。这种被网友戏称为“有了拖油瓶,想离都迈不动腿”的状态是很多人在期待携号转网同时的担心。
批注
中国电信广州研究院柴雪芳近日在《通信世界周刊》中介绍了携号转网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引发的效应:
携号转网实施后,竞争加剧使行业利润率下降。在携号转网期间,运营商或降低资费或通过手机补贴来吸引和挽留客户,运营成本的增加、营业利润减少都是必然的。携号转网在中国香港正式实施后,运营商CSL将资费水平下降了50%至70%,另一运营商SmarTone资费水平下降40%至50%。而韩国实施携号转网后,从2003年到2007年的5年中,韩国三大移动运营商的整体运营费用增加了58.6%,运营利润减少了28%。
据报道,天津的三大运营商已经开始“捆绑式”价格战。有的运营商推出活动说,只要用户承诺不转网,就会在第一时间给予几十元的话费奖励,有的运营商推出“预存180元话费,送120元话费”等促销活动。但绝大多数活动都要求用户承诺在网半年及以上时间,预存话费也大都分月返还。
昨天下午,记者在
北京移动、联通的营业厅里,看到各家运营商都推出了带有一定限制性的优惠措施。比如联通公司主要是借助3G网络来捆绑销售iphone4,当预存话费获得这款手机后,必须使用联通的卡,一旦换用其他运营商的卡后,预存的话费就会被冻结。
黄诚(联通133用户,记者在
联通营业厅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在办理ADSL的包年业务):
打个比方吧,你家门口有两个面馆,一家的面筋道好吃,一家的菜码精致,你总不能拎着这家的面去吃另外一家的菜码儿吧!为什么会有捆绑服务,我觉得也是运营商在自己内部找齐,把低价提供给你的服务通过其他方式找补回来,然后获得一个相对能接受的利润。我觉得一个理性的消费者是不应该期望卖方能真跟你赔本赚吆喝,或者让您得了他的好处然后再到他的竞争对手那里得份便宜。多少得让人家挣点。而且你让人家赔着本给你提供服务,这家公司还不很快就倒闭了?等他倒闭了,他的对手肯定发狠往上提价好把之前亏损的都赚回来,到最后倒霉的还是咱消费者自己嘛。
让几个竞争对手都能给我们让点利,然后我们挑选其中符合自己要求的,让这几个运营商都活下来,多推出些更便宜的优惠套餐或者增值业务,这才是良性发展的方向,要我说的话,如果这些优惠算捆绑的话,那我希望这些“捆绑”越多越好,把我绑得越牢我享受的利益不就越多嘛。
屈建辉(北京市消协副秘书长):
我觉得这些不能够称为“捆绑”,因为你毕竟是自选啊。你选择了哪家运营商,其实就是选择了哪种运营方式。这个选择的主动权还是在消费者手里,而且在携号转网的情况下,这种优惠业务的互相竞争实际上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选择空间。将来各大运营商之间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争夺客户了,那就需要拼服务、拼质量、拼诚信、拼价格,真要有这样的竞争,对我们消费者来说就是好事嘛。
“允许自由进出,不许断我后路”
携号转网虽然刚刚试点,已经有人跃跃欲试,畅想着“杀他个几进几出”,还有人放言“挨个转一下,试试到底哪个服务好,试完一遍再做决定”,不过,也有人给这些准备跳来跳去的用户泼冷水,“如果你要携号转网,该号码就可能在拨打其他原网中
手机号码的时候出现信号不好、断线等情况!”名义上可以自由进出,暗地里却有绊马索,这是很多手机用户的担心。
批注
根据统计,在芬兰,携号转网实施后3个月,运营商TeliaSonera的离网率就由10.2%(年度离网率)提高到21.8%(3个月),第二大运营商Elisa的离网率则高达48%。韩国在实施单向携号转网的半年多后,主导运营商SKT的市场份额从54%跌到51.6%,而美国在携号转网实施的第一年,有850万用户更换了电信运营商。
夏东杰(做了7年移动客户后,1年前转为使用联通3G手机):
我这一年来接到很多朋友的投诉,说是经常打不通我的电话,不是忙音就是不在服务区,而实际上他们给我打电话的那个时间段,手机就在我办公室桌上,信号显示为满格!我不知道到底是手机的问题还是网络的问题,反正问题不会在他们两者之外,这样给我造成了很多误会,也挺耽误事的。
所以我的个人体会是,有时候客户有机会或者说有权利进行转网,对运营商来说并不一定是坏事。让客户有充分的选择权,去体验一下不同运营商不同的服务质量,没准这个客户还会再转回来,并且就此死心塌地当你的忠实客户了呢。当然,这要求各大运营商练好自己的内功,凭本事“抓人”。
所以,我希望不仅仅是能让我们自由转网,还要对接好,能让我们在转网之后自由地比较各个运营商的优劣,愿意转回去的,“原东家”和“现东家”都不要设置什么障碍。
[拍砖]
打油诗大战
昨日微博热转:湖南联通群发打油诗:iPhone装上移动卡,无疑当今一大傻。奔驰开上机耕道,牛粪上面缀鲜花。宝马配上骡子鞍,貂蝉睡上老朽榻。劝您珍惜苹果机,勿把至尊来糟蹋。
此打油诗传出后,引发很大反响,好事者迅速翻出此前类似的互相讽刺的打油诗:例如:
中国电信我不信,
中国联通打不通;电话还是用移动,套餐还选
全球通。问女为何无老公,就是因为小灵通;问女为何无男友,祸根就是一八九。自从用了小灵通,常无网络当时钟;联通G网真没劲,掉线掉话忒受气。
也有用户调侃运营商业务的绕口令:发废话会花话费,回发废话话费花,发废话花费话费会后悔,回发废话会费话费,花费话费回发废话会耗费话费。
[围观]
还有这些担心
@政秋司仪:携号转网的时候,到底怎么验证前来办理人的身份呢?由谁来核对用户身份的真实性呢?如果核实用户身份不力,会引起用户号码被他人盗用啊。
@卓卓080917:对于吉祥号码,运营商一般都规定了一定的消费标准(俗称最低消费)。某些运营商规定的最低消费为两年,超过后不再收取最低消费。而另有运营商规定的最低消费为终身制,只要用户不退网,就会收取最低消费。吉祥号码携号转网后,运营商如何收取用户的最低消费呢?如果规定对于转网用户,不再收取最低消费,用户会不会先选择吉祥号码入网,然后再转到另一个运营商,以此达到取消最低消费的目的呢?
@图拉:现在好多人都用
手机号码归属地查询功能,来验证自己手机上某些未接电话是否有可能是骗子打来的。这要是可以全国范围内携号转网,将来还怎么查询啊?